吳娟瑜:別讓孩子因兩代共教養而受害

2016020109:00

吳娟瑜:別讓孩子因兩代共教養而受害

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

六歲前的孩子非常需要注意他們的言行舉止,如果固定在一個家庭環境,得到一致的管教方式,孩子是容易遵守良好的生活習慣,但是孩子如果發現在爺爺奶奶處,可以得到比較寬限的尺度,這時孩子開始會有不同的反應,例如:只要多吵鬧幾聲,爺爺奶奶允許看電視的時間可以加長;如果和表弟、表妹吵架爭玩具,爺爺會立刻出門去買新的。

有時看到祖父母被小孫子、小孫女頂嘴,在場的年輕父母也不知道是要順從長輩,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?還是需要正式地坐下來溝通,請長輩配合年輕父母的管教方式?

有位媽媽告訴我:「公婆幫忙帶孩子,讓我放心去上班,我已經很感激,哪還忍心說東說西。」
另一位媽媽是把孩子交給自己的媽媽帶,她說:「我比較敢直接和媽媽講,平常我也把一些育兒雜誌訂在娘家,讓媽媽吸收教養新知。」

當三代之間有不一致的教養模式,受害最深的當然還是無知的孩子,因為年紀小無法分辨對錯,對自己的行為也缺乏自省的習慣,以致從小在一邊寵溺、一邊嚴格的教養縫隙中鑽漏洞,有時還成了專挑軟柿子吃的小霸王。

 

 

大人的教養觀不一致,怎麼辦?

為了讓年幼孩子從小成長有一致的價值觀,年輕父母最好先取得共識,然後再影響長輩配合管教。例如,孩子若對長輩出口不遜,這是不能當成孩子不懂,不該計較;或孩子講話可愛,大家說說笑笑就算了。

有位年輕媽媽邀先生一起來聽我的演講,原因是她想和公公溝通——不要在兒子鬧脾氣時還刻意維護,讓他們年輕夫妻很難教小孩。

這時我問坐在一旁的年輕爸爸:「這件事你認為重要嗎?」

年輕爸爸似乎沒有切身的壓力,他聳聳肩地說:「我爸爸就是那樣的人,我小時候他對我很兇,現在卻寵我兒子。」

年輕媽媽聽到這裡,她立刻補上一句:「我就是怕公公太寵兒子,以後會越來越不聽話,我先生卻說不會啦!還好啦!可是我已經看出將來會有問題,希望老師教我們如何去協調。」

聽得出來這是一位積極成長的媽媽,為了鼓勵先生有共識,她用心良苦地邀他一起成長,幸好她先生也樂於改進,於是我當場「角色扮演」為公公,讓他們夫妻模擬如何向公公建言。

「爸,很謝謝你有空幫忙照顧孩子,如果他講話不禮貌,還請立刻糾正他、告訴他——爺爺沒辦法接受你這樣說;或者針對你剛才的不禮貌,要向阿公道歉。」

像這樣,長輩還是需要在隔代教養上尊重兒子媳婦的意見,適時給予孫兒女正確的機會教育。
這對夫妻由一方向公公明講後,另一位還要補充說些感謝肯定的話,讓長輩看到兒子媳婦的一致共識和誠懇態度,相信老人家也就比較容易接受。

所以要不要向長輩講開來?我的答案一向是:「yes!」

吳娟瑜這樣教三代教養
作者: 吳娟瑜
出版社:華文精典